有一種美麗,是高溫下的堅守;有一種責任,是高溫下的“烤”驗……
給水管道鋪設
入夏以來,內江持續高溫。內江市水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市水務公司”)日供水記錄不斷被刷新,水務人面臨巨大挑戰。為確保市民安全用水,市水務公司提高政治站位,從保民生促發展的高度提前籌備,出臺方案,全體干部職工堅守工作崗位,奮戰在供排水最前沿,全力保障內江城區安全供水、達標排水。
自來水廠:大家放心,自來水“管夠”
“18.5萬噸、19.7萬噸、20.8萬噸……”受高溫天氣影響,內江中心城區日供水量不斷攀升,供水已趨于滿負荷運轉。
7月14日,供水達20.8萬噸,創歷史新高。
高溫炙烤,擋不住供水人奮斗的腳步。“高溫持續時間長,城區用水驟增,供水壓力很大。”市水務公司二水廠經理陳剛說,城區水廠已經停運,三水廠還在試運行階段,壓力全給了二水廠。
面對不斷增長的供水需求,水務公司提前部署,依靠“智慧水務”實現水廠設備運行“自動化”,生產管理“數字化”,運行調度“智能化”。同時,依靠先進的水廠生產運行管理系統靈活調度,采取調配工藝環節、加強各時段精細化管控等方式,全力保障安全用水。
“嗡嗡嗡……”伴隨著送水泵嘈雜的運行聲,機修組組長喻泉立即進入工作狀態。只見他拎起一根半米長的鐵棍,將一頭杵在送水泵上,另一頭緊貼于耳朵,聆聽設備是否運行有異。每臺設備巡檢完畢,他還會及時通過“APP”軟件上傳巡檢信息。
巡檢結束后,喻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手機“APP”軟件操作界面查看機械運行狀態,跟蹤機器的電流、電壓、水壓等參數有無異常。
“如果設備需要維修,‘APP’軟件會自動提醒。”如果比較緊急,喻泉會立即搶修;如果不緊急,他會把時間安排在晚上。
“白天是用水高峰,設備不能停。晚上10點后,用水量減少,正好抓緊對機器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喻泉說。所以,晚上10時左右,盡管戶外熱浪仍在翻滾,喻泉卻已悄然出發,對白天檢查發現的故障進行維修。
三水廠平流池
據悉,三水廠于2021年12月30日啟動試運營,目前,內江二水廠、三水廠供水設備均處于平穩、高效運行狀態。
“夏季到來之前,我們就做好了應對高溫天氣、防汛的預案,并組織了演練。”市水務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王張華說。
“請內江市民放心,自來水‘管夠’。”陳剛說,涉及水質處理的生產原料,均已充足備貨,每個生產工序都有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全力保障安全供水。
管道安裝公司:全力貫通城市供水“大動脈”
驕陽似火,酷暑難耐。7月26日,內江最高氣溫達38℃,在甜都大道西側,內江市豪盛管道安裝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人正頂著烈日,鋪設供水管道。
因原建管道DN300不能滿足輸配水要求,甜都大道西側(家居商貿城至蘇家橋段)市政給水管道啟動改擴建工程,要將給水管道管徑提升至DN800,改擴建完成后將進一步提升三水廠向內江經開區和市中區主城區及鄉鎮輸配水能力。
因甜都大道屬于主干道,車流量較大。為了減少對交通的影響,工人們馬力全開,加班加點爭取早日暢通供水“大動脈”。
現場,機械聲轟鳴,大型挖掘機正在馬路邊開溝挖槽,大型吊車將管道吊到挖好的溝槽內,由施工人員逐節進行焊接……分工明確,專業有序,白晃晃的陽光下,工人們揮汗如雨,衣服早已濕透。
剛做完電焊的王權,顧不上擦滿頭滿臉的汗水,就迫不及待地喝起水來。他邊喝水,邊笑著說:“必須要按時完工,高溫預警還是要干。”一分鐘左右,一瓶500毫升的水就見了底。“受不了的時候,到旁邊有陰涼的地方躲躲,多喝點水,多吃點防暑降溫藥品。”
據內江市豪盛管道安裝有限責任公司經理曾衛介紹,公司承擔著全市的供水管道安裝任務,不僅有主管工程、樓盤工程,還有戶表改造工程和農村飲水工程,工作任務繁重,施工時間緊迫;有些重要工程往往要求在最短的時限內完成,連續施工、加班加點、通宵達旦也是常有的事。最近高溫天氣持續,工人們調整了施工時間,錯峰作業,早晨5點過上班,上午10點下班,下午6點上班,晚上10點左右下班,這樣既保證了施工進度又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極端氣候下人員安全。
在過境高速高橋互通連接線給水管道工程現場,工人們也在抓緊施工。烈日當空,他們全神貫注忙活著,豆大的汗珠順著額頭,流到眼睛,再從下巴滴到手上……
記者了解到,安裝公司的工人們每天都在平凡的崗位上敷設自來水管,讓“城市血管”與自來水廠連在一起,把干凈的自來水輸送到千家萬戶。
管道運行部:24小時守護城市“供水動脈”
原水進入水廠,經過制水環節后,通過大小不一的輸水管道進入千家萬戶。如果管道出現破損滲漏等情況,將直接影響市民用水。
“五橋水管破裂,正在漏水。”7月13日上午8時許,市水務公司管網運行部工作人員謝萍接到電話,他立即叫上張國光、李江川、吳渝筠等人,背上維修工具,開上檢修車,來到事故現場。
“漏水聲音較大,周邊有水滲出,應該是管道破裂漏水。”謝萍與隊員們立即開始擬定維修方案。
據介紹,供水管道深埋道路底下,施工難度大,需要先破開道路混凝土層,再靠人工向下挖到管道,才能對管道進行維修或更換。
“最近天氣熱,如果持續漏水將影響整個東興區正常供水,必須當天修好。”謝萍說。
下午1時許,正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混凝土路面已被挖開,露出了損壞的水管。戴著安全帽,穿著棉質工作服,喝了兩瓶藿香正氣液、吃了兩粒人丹后,焊工劉超跳進了深坑,準備對管道進行焊接。
現場火花四濺,在狹窄的坑洞里,劉超蜷縮著身體,一點一點地進行焊接。當劉超站起來那一刻,他的衣服、頭發早已全部打濕。
天氣太熱了,工作人員輪流干,每個人工作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
“還好維修及時,東興區居民用水沒受到影響。”所有維修人員都松了一口氣。從早上8時到晚上8時,管網運行部工作人員用了12個小時,終于將水管修好。
“我吃了三十幾粒人丹,兌十滴水的礦泉水喝了四瓶。”謝萍在現場呆了一整天。“熱肯定是熱,但這是我們的工作職責,必須全力保障市民用水。”
7月13日是忙碌的一天,但對供水搶修人員來說,也是最常見的一天。“作為供水人,我們必須堅守崗位,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堅持‘白+黑’‘5+2’的工作模式,時刻準備著應對供水突發事件,確保高溫季節千家萬戶供水安全。”管網運行部工作人員張國光說。
每當接到供水管道爆漏電話,內江市水務公司管網運行部的工作人員顧不上烈日暴曬,總是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力求以最快速度開展搶修,同時,對停水區域開展現場送水,確保把影響降到最低。
污水處理公司:戰高溫、斗惡臭,讓內江環境更美好
漫步沱江邊,綠草如茵,河道內碧波蕩漾。這樣的如畫美景,離不開污水處理公司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
7月28日上午10點,熱浪逼人。在內江市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30余名一線人員24小時堅守崗位,保證出水水質達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據悉,內江城區有9座提升泵站承擔著城區污水的收集、輸送任務,收集起來的污水經過集中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到沱江。
“提升泵站在收集污水的過程中,較大的固體垃圾會截留在提升泵站攔網上,如果不及時清理,將造成污水外溢,需要每天清理。”內江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經理黃勇說,9座提升泵站,每天要清理出2噸垃圾。如果要把泵房里面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凈,一個泵房就能清理出10噸。
據悉,泵房一般有八九米深,長時間堆放垃圾,容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為了保證工人的安全,我們經常舉行應急演練。”黃勇說,7月21日,他們就開展了應急演練活動,演練內容涵蓋危險廢物、有限空間、突發環境事故等生產安全應急情況。通過不斷地演練和培訓,增強了員工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為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每次進入泵房清理垃圾時,我們要提前好幾天把泵房打開,空氣達標后才能進入,且每個工人只能在泵房里呆半個小時,然后換另外的工人。”內江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工人范偉說,每次清理泵房,他們都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執行,全力保證每個工人的安全。
為了不影響城市交通,清理泵房往往安排在晚上10點過后。記者現場看到,在八九米深的泵房內,幾名工人站在深褐色的垃圾里,將垃圾一點點鏟進桶里,再由上面的工人拉上去。
雖然已是深夜,室外溫度依然保持在36℃左右,在悶熱潮濕的環境里,工人們汗如雨下,滿臉被熱浪蒸得緋紅。
“干這行就要不嫌臟不怕累,能吃苦。”范偉說,有時候,要跳進齊腰深的糞泥中,將池底烏黑腐爛的淤泥一桶桶地挖走;有時甚至需要用手將散發著惡臭的垃圾一點點地摳出來……
高溫下,工人們的衣服早已濕透,加上不時飛濺到身上的臟物臟水,他們每天都要換好幾身衣服。“有時候剛休息會兒,又有事情,一天衣服換好幾次是常事。”
戰高溫、保供水,內江水務人用實際行動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高溫還在持續,內江市水務人將繼續用“汗水”,肩負起安全供水、達標排水的艱巨使命,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不斷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為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中心城市貢獻水務力量。